Robofun 機器人論壇

標題: 好萊塢十大經典機器人電影 [打印本頁]

作者: babyfish0226    時間: 2007-7-17 00:03
標題: 好萊塢十大經典機器人電影
好萊塢十大經典機器人電影



機器人「進化」

    他們的力量足以翻江倒海,他們的智慧可以通曉天地,他們的身體堅不可摧、永不疲憊。他們,便是機器人。

    當1927年,弗裏茨·朗導筒旁的女機器人瑪麗亞(大都市)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出現之時,她那冰冷的金屬外殼下不斷地流露出隱藏的溫情與哀傷。也許沒有人會想到,60年後的《銀翼殺手》中的女機器人同樣引發了人類對愛的深思。也許,這就是進化。

    當銳利的鋼筋狠狠地從後背貫穿自己的胸膛之時,裸露著半張金屬骨架臉的終結者T-800看著自己的液態兄弟T-1000,他想到的,也許是兩個字:

    「進化」。而阿諾州長那在鐵水中高貴地翹起的大拇指,更加是全世界電影愛好者們一代人的記憶。

     當20年前方頭方腦的擎天柱在電視熒屏上大喊著:「汽車人,變形出發!」之時,伴隨著「庫庫卡其」的聲音,我們也許誰也不會想到,20年後,他們會以嶄新的姿態再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更強壯、更機械、更智慧,而不變的便是那同樣的情感與精神以及那句「汽車人,變形出發!」也許,這就是進化。

     他們究竟是行走的金屬、還是與真人一無二致的生化人?他們究竟是人類的奴僕、還是終將反噬我們的魔鬼?他們究竟是冷冰冰毫無情感的晶體與發光管,還是在胸膛中也擁有一顆血肉般的心?誰能回答?是人類,抑或他們自身?當造物主對他的作品迷惑之時,亞當夏娃又怎能回答那永恆的問題:「我是誰?」

    彈指80年,機器人的80年。人間80年,進化的80年。



《大都會》(1927)
  
     據《時代週刊》報道,從1927年第一個機器人開始,美國好萊塢在過去80年塑造了無數個膾炙人口的機器人形象,如科幻史詩巨片《星球大戰》中形影不離、如同孿生兄弟的C-3PO和R2-D2以及施瓦辛格塑造的鋼筋鐵骨的機器人「終結者」。以下是由《時代》評出的好萊塢最為經典的十大電影機器人。

    ■核心提示:始終處於監視之下

    ■機器人:瑪麗亞

    ■經典對白:「手和大腦之間不可能存在互諒,除非心臟起到媒介的作用。」——神秘地下世界的領袖瑪麗亞號召她的追隨者奮起反抗。

     《大都會》是電影大師弗裏茨·朗無聲電影的代表作,開了電影界的諸多先河,為以後的科幻史詩片樹立了很多可以模倣的規範,如描寫機器人未來的方式,處理瘋狂科學家及其創造物的方式。影片描寫了一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生存的世界,這個世界被地球表面一分為二——精英階層在地上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工人們則生活在地下陰暗、潮濕的山洞裏。

    瑪麗亞是執掌政權的精英階層滲透到工人當中的「姦細」。瑪麗亞是在秘密實驗室中創造出來的銀色機器人,擁有同地下世界女領袖一般的容貌和特徵。工人們都對這位女領袖信任有加,團結在此人周圍抵抗精英階層的壓迫。通過操縱這個機器人,地上的精英分子成功控制了地下勞苦大眾,將瑪麗亞煽動起義之詞變成了忍讓的話語:回去安心工作,快樂生活。

    《大都會》是第一部堪稱經典的科幻大片,影片塑造了眾多流傳至今的機器人形象,如生動可愛的鼴鼠、囂張跋扈的徵稅者、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身份模糊的敵人。對於今後為數眾多的電影機器人來說,瑪麗亞是科幻小說機器人向科幻電影人工智慧的一種過渡。



《地球停轉記》(1951年)


    ■核心提示:遭人誤解的來客

    ■機器人:戈特

    ■經典對白:「對於我們警察而言,我們創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機器人……在侵略性方面,我們賦予他們超越於我們之上的絕對權力……在暴力剛剛露出苗頭之時,他們會自動反擊侵略者的進攻。」——外星人克拉圖如此描述他的機器人戰友。

     這部電影被稱為是當時的外星人PK入侵者,同時帶來了三個最為震撼的科幻概念——飛碟、外星人和機器人,影片在一天之內將三者融入一個描寫地球瀕臨毀滅的故事中。一艘載著兩位天外來客——外星人「克拉圖」和機器人「戈特」的神秘飛船悄悄降落華盛頓。艙門打開之時,克拉圖迅速溜走,藏身於人群之中,欲對人類做更多瞭解。與此同時,機器人戈特則留守飛船,靜悄悄守衛著這個高科技產物。

    不久,美軍士兵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步步靠近戈特。他們認為這些天外來客忽然降臨地球是來毀滅人類的,而飛船就是埋藏這一切的墳墓。美軍士兵顯然將克拉圖視作威脅人類安全的敵人,不問青紅皂白紛紛向他開火射擊,克拉圖只好返回艙內。見此情形,戈特向士兵們發射致命光束髮動反擊,克拉圖為避免加深誤會,傷害無辜,勸說戈特罷手。

     《地球停轉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放映,當時美蘇冷戰正如火如荼,影片影響了眾多後來者,其傳遞的資訊至今仍發人深思,對人類未來和破壞地球行為充滿憂慮。至於戈特這個傳遞和平資訊、卻遭到人類誤解的外星人,一旦被激怒,他便不顧後果地進行反擊,即使將人類全部滅絕也在所不惜。



《惑星曆險》(1958)



    ■核心提示:「機器人三定律」執行者之一

    ■機器人:羅比

    ■經典對白:「抱歉,小姐。我給自己找了一份石油工人的差事。」——機器人羅比向主人的女兒亞特泰拉解釋為何沒有接聽她電話的原因時說。

     《惑星曆險》的特技在今天看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在四十年前卻具有令人眼界大開的突破性,對當時的性影射和低俗瘋狂的描寫也拿捏準確,再加上萊斯利·尼爾森的精采表演,使得這部影片堪稱科幻電影中的經典之作。然而,影片的真正功臣當屬自鳴得意、笑容可掬的機器人「羅比」。以前的機器人不約而同擁有舉杯祝賀者的特性,但「羅比」的一舉一動更像是莎士比亞筆下的面無表情的小丑。他自負、浮華、舉止笨拙、盛氣淩人、好酒貪杯,經常喝得酩酊大醉。「羅比」也許是人類所能創造出的最先進的機器人,它是摩爾比烏斯博士的傑作,這位科學家利用來自外星電腦系統的設計,製造出了這一驚世之作。

    羅比不僅是個法力無邊的魔術師,還有一顆心臟,依照科幻作品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經典巨作《我,機器人》所提出的機器人道德規範行事。他遵循 「機器人三定律」:服從人類指揮,保護自我存在,永不傷害人類。不過,他卻面臨著進退維谷的窘境:為求自保,他只能遵照摩爾比烏斯博士的命令殺人。

     羅比是迄今為止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影片中接受「演員表」待遇的電影道具,這或許是因為製作它的費用太高了——據說耗資12.5萬美元,這在現在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他還又出現在《陰陽魔界》(TheTwilight  Zone)等電視劇中,後來無數的機器人形象都以他為藍本,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星球大戰》中的C-3PO。

    記憶體條

    「Robot」的誕生

     在大西洋的一座島嶼上,有一家製造和生產生物機器人的洛蘇姆萬能機器人公司。大量機器人從這裡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滲透到世界各地的各行各業。機器人的大量出現,導致人口停止增長,有人預言人類將有滅絕之災。然而洛蘇姆公司的負責人一意孤行,不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還不斷改進機器人,使它們具有思想。結果機器人擁有了反抗意識,越來越不聽命令,甚至發動了暴亂。面對危機,工程師毅然燒燬了所有製造機器人的資料,但這樣一來,人類也失去了對抗機器人的王牌。這場戰爭最後兩敗俱傷——除了這位掌握機器人秘密的工程師以外,其他人全被殺死;無法生育的機器人也在不斷老化,數量逐漸減少。故事的結尾,是工程師聽到世界上最後兩個機器人的笑聲,他們已經獲得了人類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有了性別之分——他們成了新的亞當和夏娃。

    這是1920年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創作的科幻戲劇——《洛蘇姆萬能機器人公司》中的情節,也是機器人一詞的初次登場亮相。恰佩克根據robota(捷克文:「勞役、苦工」)和robotni  k(波蘭文:「工人」)創造出了robot,用來稱呼劇中的機器人。後來這個單詞被各語種吸收採納,成為世界性詞彙,併為科幻文學發揚光大。

    在科幻小說中,robot除了指鋼鐵機器人(mechani  -calmen)以外,還包括所謂的「生物機器人」,甚至早期的「克隆人」。廣義地說,一切非生育的「人」都屬於robot。而在現實世界中,機器人也並非真要具有人的外形,為了能夠更有效率地工作,它們的長相往往千奇百怪。在現代科技的背景下,robot不過是「自動智慧機」的代稱而已。

    《環球科學》供稿



《2001太空漫遊》 (1968)





    ■核心提示:心理戰

    ■機器人:HAL9000

    ■經典對白:「HAL9000系列是有史以來製造的最可靠的電腦。HAL9000電腦從未犯過錯誤,或者曲解過一個資訊。也就是說,我們絕對無缺陷,不會犯任何錯誤。」——HAL9000電腦在一次採訪中回答有關其超常能力的問題時說。

     在斯坦利·庫布裏克這部科幻史詩片當中,HAL9000是控制飛船各個方面的中心電腦。在一次遠行途中,電腦HAL發生小故障,艦長達夫·波曼被困母船上,隨即電腦為爭奪對飛船的控制權,與波曼船長展開生死格鬥。HAL電腦是人工智慧模型,每個方面均堪稱完美,任何一個錯誤都會讓船員付出血的代價。而他們也逐漸認識到,這臺世界上最完美的電腦其實就是惡魔。

    船員打算拆壞HAL電腦時,卻發現這個飛船的中樞完全失控,向他們展現瘋狂之舉。HAL電腦以其標誌性的語氣解釋了背叛波曼船長的原因:「此次任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我不許你們壞了我的好事。」HAL電腦的這種瘋狂舉動也是電腦作為作惡者的開端。數十年之後,《神奇酒釀》、《駭客帝國》等科幻電影就留有HAL的印記。




    《複製嬌妻》(1975年)


    ■核心提示:完美鄰居

    ■機器人:康涅狄格州斯特佛德市裏幾乎每一位嬌妻

    ■經典對白:「你回來時我不會在這兒!……有人盜用了我的名字!她會像瘋子一樣無怨無悔地操持家務,可她不是我!……她就像迪斯尼樂園的機器人。」——斯特佛德市最新訪客喬安娜·埃伯哈特試圖向精神病學家解釋她的陰謀論。

     機器人電影經常把觀眾嚇得魂飛魄散,較之這些主要以渲染恐怖氣氛的影片而言,《複製嬌妻》更多以浪漫溫情和黑色幽默的方式渲染這一點,探究男人最理想的配偶和女權主義者最不堪回首的噩夢。這部影片將全新的機器人概念搬到了大銀幕。對於依舊迷戀於貝蒂·弗萊頓暢銷書《女性的奧秘》 (TheFeminine  Mystique)的女影迷而言,這些家庭模範是她們最大的敵人,結合了空虛、潔癖、烹飪、快樂等特點。更糟糕的是,這些機器人看上去非常真實,連她們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差別。

    得到解脫的妻子喬安娜·埃伯哈特內心恐懼恰恰說明瞭影片的成功之處。她極不情願地離開熙熙攘攘的曼哈頓,同丈夫和兩個孩子來到郊區斯特佛德市過著安靜平淡的生活。然而,喬安娜發現鄰居太太們一個個完美得不像正常人,不僅如此,她們還包辦所有家務毫無怨言。於是她開始調查真相,發現她們的先生都串通好,把自己的太太全部都換成卑躬屈膝、千依百順的機器人。聰明的喬安娜只好假扮成超完美機器人,最終領著孩子們逃出魔掌。在這部影片中,機器人並非斯特佛德市的女人們的真正敵人,問題出在男人身上。如果你是女人,那麼註定就要受到他們的擺佈。
作者: babyfish0226    時間: 2007-7-17 00:06


《星球大戰》(1977)



    ■核心提示:奇特的一對

    ■機器人:C-3PO和R2-D2

    ■經典對白:「這不是我的錯,先生,請別把我廢了。我告訴R2-D2別走,可他鑄成大錯,操作失誤。胡言亂語,把自己肩負的任務洩露出去。」——在R2-D2溜走去尋找絕地武士歐比旺·肯諾比,傳達莉亞公主旨意之後,C-3PO對盧克天行者如是說。

     大部分機器人電影都試圖向觀眾灌輸一種恐怖情緒,但第一部《星球大戰》卻讓觀眾感受到機器人幽默、溫柔的一面,影片的兩個機器人C-3PO和R2-D2之間的關係離奇、有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這兩個機器人是「忠實」的代表,如同《老友記》中伯特和厄尼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斯瑞皮歐一身金甲,走起路像是蹣跚學步的嬰兒,一舉一動故作矜持,說話細聲細氣,而奧圖則是一個藍色的銀桶狀機器人,無疑是機器人中的佼佼者,說起話來喋喋不休,就像是譜寫一曲數位交響曲。

    這兩個機器人堪比「話匣子」對「音樂匣」,為影片增添了喜劇和浪漫氣息,這種情調貫穿於《星球大戰》系列當中。影片中有這麼一幕:當身受重傷的奧圖急需救助時,斯瑞皮歐懇求漢·索羅幫忙:「先生,你應該馬上修理!如果我的電路或轉動裝置有用的話,我心甘情願把它們獻出來。」 斯瑞皮歐甚至願意將他的虛擬腎臟捐獻給奧圖,這表明兩個機器人的感情有多麼深厚。

    記憶體條

    「機器人三定律」

     涉及機器人的早期科幻故事,大都表現出一種對科技進步的擔憂:人類創造了高度智慧化的機器人,往往會自食惡果,被機器人取而代之。為了扭轉這種技術悲觀論調,1940年底,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科幻編輯約翰·坎貝爾,共同為機器人制定出一套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這就是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或任人受傷害而袖手旁觀;

    二、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的命令;

    三、除非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科幻小說

    從1941年的短篇科幻小說《推理》開始,阿西莫夫就在「三定律」的框架下創作了一系列機器人科幻小說。他熟練運用「三定律」,在機器人有可能違背規則的前提下逐漸展開故事,情節緊湊,扣人心弦,被譽為科幻與推理相結合的典範。

    高度智慧化的機器人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需要人類協助解決,這正是機器人故事的基礎。阿西莫夫所嚮往的,是人類為代表的「碳文明」與機器人為代表的「鋼鐵文明」的共存共生。阿西莫夫的《二百歲人》(1976)中將這一思想表露得淋漓盡致。

     《二百歲人》講述了一個機器人版的匹諾曹奇遇記。這個機器人剛被製造出來,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才能。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它的才能為它帶來了鉅額財富,而它則用這些錢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變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它不斷地打官司,試圖通過法律來認可身份;它將身上的零件逐漸換成生物器官,直到完全變成生理意義上的人;最後,為了讓社會徹底承認自己是人,它主動放棄了永生。在彌留之際,法庭的宣判終於到來——「他」終於成了一名真正的、有尊嚴的人!

    《環球科學》供稿



《異形》(1979)





    ■核心提示:地下鼴鼠

    ■機器人:艾什

    ■經典對白:「我不願在你們成功幾率這個問題上撒謊……我只能向你表示同情」——在機器人身份敗露之後,「諾史莫」(Nostromo)號商業太空拖曳船的科學官艾什表達了船員生還幾率的擔憂。

    在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異形》中,外星人雖然製造了不少懸念,但真正引起觀眾猜疑的恐怕還是那個機器人。《異形》在2001年再度喚起了人們對外星人的恐慌,進一步詮釋了機器人真正本性這一概念,即如果讓他們自行其是,那麼他們的目標便是消滅人類。

     在影片中,科學官艾什的絕密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研究、保存異形並將其帶回地球研究,船員的生命安全則在其次。在秘密敗露之後,艾什試圖殺掉孤膽女英雄瑞普莉。在搏鬥過程中,船員們發現艾什竟然是機器人。艾什在被船員毀滅之前告訴他們,他們不可能殺死異形,因為它是一種完美的生物。

     我們可以透過這部影片窺視好萊塢對機器人的一貫看法,即我們迄今依然不能設計出像人類一樣高深莫測的機器,無論機器人技術如何先進,我們也不能做到這一點。當然,外星生物讓你心驚膽戰,同時還會讓你困惑不解,但也許直到看完影片,你才驚訝地發現,同人類相像的發明物根本沒有真正的人性。




    《銀翼殺手》(1982年)


    ■核心提示:浪漫邂逅

    ■機器人:雷切爾

    ■經典對白:「複製人同其他任何機器並無二樣——他們不是造福於人類,就是對人類構成威脅。倘若他們的存在有益於人類,那就不關我的事兒了。」這是銀翼殺手裏克·德卡德在清楚雷切爾的真實情況之前,對她說的話。

     通常,機器人影片的情節是這樣發展的:一些人發現他們之中竟然有面貌酷似自己的機器人潛伏在此,此刻他們必須判定後者是否存在危險,是否靠得住或是招人待見。不過,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一片中,其主要角色面臨著正好相反的情況。此片以2019年的洛杉磯為背景。人類知道誰是機器人,不過,稱為複製人的機器人本身卻被蒙在鼓裏。複製人雖得到其發明者的尊重,卻被整個世界遺忘,他們被認為不適合在社會上生存,其存在被宣佈為非法,成了被稱為 「銀翼殺手」的特殊警察攻擊的目標。

    影片中複製人的自我毀滅者是埃爾頓·泰倫爾以及其領導的泰倫爾公司;固執但美麗的雷切爾是泰倫爾的最新、也是最偉大的發明。雷切爾的製造者們在她的大腦注入了終生的記憶——事實上,是屬於泰倫爾侄女的記憶。也許是機緣巧合,雷切爾愛上了派來追殺自己的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一片引發了人類對愛的深思。



《終結者》(1991)



    ■核心提示:堅不可摧,勢不可擋

    ■機器人:「終結者」

    ■經典對白:「我還會回來的。」這是「終結者」為數不多卻令人最記憶猶新的對白之一。

    在經典科幻片《終結者》尚未問世之前,電影機器人(幾乎都是我們人類的敵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種局限。他們總是可以將自己偽裝成人類,卻又不被發現,但是,他們經常是笨拙呆板、動作緩慢——有幾分恐怖片中嗜血成性的行屍模樣。

     不過,在《終結者》系列中,世界健美先生施瓦辛格呈現的一派硬漢形象以及導演兼編劇之一的詹姆斯·卡梅倫,給觀眾一種從未有過的耳目一新的感覺。作為一個從未來返回的機器人,「終結者」如同鋼鐵戰士般堅強,從不吃飯,從不睡覺,他的存在只為完成一個使命:即幹掉你們。在卡梅倫1991年執導的《終結者2》一片中,他將上述概念又推進了一步,片中出現了另一個身負同樣使命,不過不是用鋼鐵而是用液態金屬製造的機器人,他能夠變形,用常規武器幾乎無法將其摧毀。

    這一過程中,卡梅倫、施瓦辛格及整個製作團隊呈現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看待機器人的方式,將他們看做是有朝一日會摧毀人類,以無情和勢不可擋的威力回到過去,消滅控制他們的主人。不同於弱小的人類必須睡覺、吃飯,會感到恐懼和疲憊,這些「終結者」沒有物質享受,永不會懊悔——只是抱著一個目標。對數百萬觀眾而言,懷著復仇慾望的機器人概念已經進入了現代領域,進入了電腦時代。

    記憶體條

    卡通中的機器人

    阿童木

     說起機器人動漫的始祖,可追溯至傳奇漫畫家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於1952年起在月刊《少年》等雜誌上連載了阿童木的故事。作品中,天馬博士的兒子不幸死去,為了撫慰心中的悲傷,他利用高科技製造了一個具有十萬馬力和七大神力的機器人少年——阿童木。此後,阿童木與茶水博士等人一起與邪惡勢力展開了鬥爭。阿童木代表了純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涵。1963年,「阿童木」成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國產電視動畫系列片。隨後,迅速風靡亞洲。

    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動畫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讓「transformers」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詞。

     變形金剛真正誕生的身份就是一種變形玩具,而它們真正的出生地是日本玩具公司TAKARA。那是1983年,兩種分別叫做DIAKRON和MICRO-   MAN的可變形機器人。而在動畫片中,它們也是第一次被賦予了生命。因構思新穎、情節引人入勝,由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變形金剛傳奇。

    哆啦A夢

     《哆啦A夢》的作者是日本漫畫家籐子不二雄。某個截稿日,那天籐子不二雄因為家裏闖進一隻野貓,雖然截稿在即,仍然忘我地幫它抓起跳蚤來。這一抓就是好幾個小時,等到籐子發現時間不夠,已經來不及將稿子完成,這時候,籐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忽然,他踢到女兒的不倒翁玩具,於是,籐子靈光乍現,結合了貓與不倒翁的造型,創造了哆啦A夢這個角色。

    其系列故事圍繞著大雄和哆啦A夢這兩個主角展開。

    哆啦A夢2112年9月3日生,高129.3cm,重129.3kg,最愛吃銅鑼燒,最怕老鼠,哆啦A夢是由大雄的曾孫派去照顧大雄的,它有一個神奇的百寶袋,每當大雄有麻煩時,就拿出法寶幫助大雄。

    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熱播。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1991年系列動畫片首次被引進到中國。





《我,機器人》(2004年)



    ■核心提示:他們值得信賴嗎?

    ■機器人:新力

    ■經典對白:「我是獨一無二的。」——當「新力」意識到其發明者在他的設計中融入了特別元素,使自己先進於所有NS5型機器人時,如是說。

     《我,機器人》改編自艾薩克·阿西莫夫有關冷戰題材的作品,該片激起人們內心的強烈恐懼,令人不禁問道:「倘若機器人控制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商業到公共安全,再到身旁的家務,一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是的,他們比人類更有效率,但是,他們也缺乏我們所擁有的價值觀、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影片中麻煩不斷、但卻固執己見的黑人偵探史普納便對機器人心存如上恐懼。史普納不相信機器人也是事出有因:有一次,他不慎落入水中,前來救援的機器人把他撈了出來,與此同時一個小女孩卻被淹死。因為機器人當時計算出,史普納的存活率更高。然而,在史普納看來,機器人應該優先救助那個小女孩。他說:「要是人類的話,就會選擇這麼做。」

    史普納的種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因為擁有更強大認知功能的新一代NS5型機器人對上一代NS4型機器人發起了攻擊,給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破壞,而設計該機器人的初衷卻是保護和服務於人類。新力是一個NS5型機器人,各種程式是由機器人技術之父朗寧博士親自為其量身打造,具備諸如做夢和推理等更高級的智力水準。最後,當包括人和機器人在內的正義一方群力反抗敵人狂風暴雨般的襲擊時,新力做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證明史普納必須改變他對機器人的偏見。  本期特約撰稿楊孝文

    記憶體條

    3大話語

     自機器人的概念提出來之後,人們對機器人的感情非常複雜非常微妙:機器人到底能否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思考能力?如果它們有了自主的智慧的話是不是也應該有 「人權」而脫離人類的管轄?怎樣才能讓機器人為人類「死心塌地」的服務,而不會出現人工智慧的反叛?綜合來說,主要有以下三種態度:

    「毀滅論」

    一種是認為機器人發展下去必然會威脅到人類的存在,甚至會使人類滅絕,在電影中對這一態度表現最為強烈的,恐怕就是《終結者》了。

    「夥伴論」

    另一種則認為,機器人完全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比如《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形象代言人R2D2和3PO。

    「人權論」

     近年來,第三種態度悄然興起,即認為應該賦予機器人「人權」。在《變形金剛》中,乾脆就把外星球的智慧生命直接賦予機器人的形象。英國的科學家去年年底在一份報告中曾指出,50年後機器人將向人類要「人權」。而今年7月6日,南韓資訊通訊部預測說,2015至2020年間,每個南韓家庭將擁有一部機器人。而南韓政府則表示將起草世界上第一份《機器人道德憲章》,以防止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虐待」或傷害,尤其是保護機器人的權利。

來源:北京晚報




歡迎光臨 Robofun 機器人論壇 (https://robofun.net/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